[注册]   [登录]   [忘记帐号?]   [忘记密码?]   [忘记邮箱?]  
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党的十九大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新举措解读

发布时间: 2017-11-16 10:47:41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字体: - -
        为帮助广大官兵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组织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有关专家,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新举措作了概要阐释,现刊发如下。
    1.党的十九大的主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指出,大会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一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对我们党带领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宣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二是宣示了我们党始终高举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旗帜。大会高举这面伟大旗帜,郑重宣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守,彰显了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决心。三是宣示了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习主席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持续深入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五年来,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在深刻分析改革开放近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生巨大变化基础上作出的,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大亮点,贯穿报告全篇。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新时代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作出了新时代的战略安排,提出新时代的战略举措,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4.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历来具有根本性关键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就提出了。改革开放以后又作了归纳和精练,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党的八大算起已经过去60多年,改革开放也已经近40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这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党的十九大作出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有充分根据的。从社会需求看,我们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变化了的需求。从社会生产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也已经不符合实际了。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他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这个问题造成或派生的。从原来讲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这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
    5.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一重大判断,揭示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但其水平并不是决定初级阶段的唯一条件,还应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联系起来看。二是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三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在初级阶段中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初级阶段本身发生了变化。我们必须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把握新时代,清醒认识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6.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我们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凸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7.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这是全面审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大势得出的重要判断,既意味着面对机遇要勇于把握、开拓前进,更意味着面对挑战要善于化解、迎难而上。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五个更加、五个坚决”概括了进行伟大斗争的内涵要求,揭示了进行伟大斗争的现实指向和重点领域,反映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是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的着力点。
    8.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真理性认识。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这内在揭示了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9.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九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利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对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清晰阐释。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一个有89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党组织的党,作为一个在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并系统阐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突出亮点和重大的历史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概括为“十四个坚持”。
    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五个是”,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是继承性,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二是创新性,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三是时代性,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时代意义和时代特色。
    1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报告,着眼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条,涵盖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涵盖“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对外战略,体现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内涵,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14.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一条,凸显了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习主席这个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九大明确这一重大政治原则并写入党章,这有利于增强全党党的意识,实现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15.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的十九大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贯通设计,擘画了未来30多年的目标蓝图。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3年是决胜的3年、攻关的3年。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现代化国家到现代化强国,一字之差,质的变化,体现了现代化内涵的拓展,体现了我们党矢志强国复兴的雄心抱负。
    16.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举。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六个方面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任务新举措。这些,必将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17.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指标。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推进,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党的十九大作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强调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倡导创新文化、培养造就科技人才等,体现了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深远考量。这些政策举措,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这“两个必然”,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科学性和人民性的统一。“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这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力宣示,是对西方所谓“宪政民主”“普世价值”以及“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思潮的有力回击。
    19.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等,体现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的大设计大气魄。这有利于我们党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开启中国法治新时代。
    20.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这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举措。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经济、政治,也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我们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适应的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核心支撑。
    21.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也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围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强调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治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这些部署要求,有着很深的政治考量和强烈的现实指向,旗帜鲜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提供了遵循指导。
    22.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从提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到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理念,再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可以想见,随着党的十九大富民强民惠民政策的落地,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脱贫、健康、安全等问题会得到更好解决,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会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3.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一步凸显了美丽中国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报告作出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四个方面的战略部署,以理念转变为根本,治理和保护并重、制度和监管并举,把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落到实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将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4.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这一目标,是顺应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着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提出来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根本引领。
    25.习近平强军思想。人民军队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先进军事理论的指导。与党的理论创新同步伐,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实现新飞跃。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习近平强军思想,并确立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这是又一历史性决策,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出一系列国防和军队建设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最新成果,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当代中国军事实践发展新境界,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强军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
    26.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上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是对我们党建军治军根本原则的最有力坚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的最有力维护,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新时代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习主席这个核心、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一切行动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27.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我军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担负什么样的使命任务是由党的使命任务所内在决定的。党的十九大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强调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这阐明了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地位作用,拓展和规定了新时代我军使命任务。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强军支撑强国,军强才能国安。我军必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28.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和坚强支撑。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战略安排是,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29.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人民军队靠改革创新走到现在,也要靠改革创新赢得未来。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的重大部署,体现了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赢得军事竞争优势的战略考量,对于把我军建设模式和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到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上来,加快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我们必须紧跟世界军事革命发展趋势,与时俱进推动军事改革,全面推进军事理论、技术、组织、管理、文化各方面创新,带动全军把创新驱动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努力把我军建设成为创新型人民军队。
    30.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古往今来,科技进步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军事发展走向。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推进,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引起了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深刻变化,日益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我军在高新技术方面同世界军事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这是加强新质战斗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实施科技兴军战略的重要引领。我们必须增强军队建设科技含量,提高官兵科技素养,增强技术敏锐度和理解力,大力推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争取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我军建设和战斗力发展的贡献率。
    31.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这是着眼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变化提出来的,明确了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核心支撑,反映了提高我军慑敌制敌战略能力的时代要求。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扎实做好各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推进传统安全领域和新型安全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强军事力量运用,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这些是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精兵劲旅的重要举措,必将推动我军战斗力大幅跃升,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32.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这是基于厚植国家战争潜力和综合实力提出来的,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主要目标。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这进一步指明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关键重点,有利于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实现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步跃升。
    33.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这“六个任何”,彰显了坚决反对“台独”的坚定意志、充分信心和足够能力,讲出了大国大党的硬气骨气,划出了不可触碰的底线红线。
    34.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高度凝练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发出了中国倡议,为人类社会追求美好未来提出了中国主张。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党的十九大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深刻分析国际形势复杂变化,鲜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强调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这充分体现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的决心信心,彰显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使命担当。
    35.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打铁必须自身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从提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倡廉建设永远在路上,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是习主席反复强调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面向新时代,重申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是对管党治党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的深刻揭示,表达的是我们党的政治清醒、战略定力和坚强决心。报告深刻指出,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个判断,振聋发聩、令人警醒。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继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全党的强大正能量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
    36.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建设方面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根据新时代新要求,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性认识,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个总要求,由六个层次构成:一个根本原则,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条指导方针,就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一条工作主线,就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一个总体布局,就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一个基本目标,就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一个立体“坐标系”和精准“定位仪”。
    37.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有着共同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目标的政治组织。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政治建设是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党的建设新的总体布局中,党的政治建设是最重要的,是统领、是核心,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政治建设是其他建设的根和魂,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最终必须落实到政治建设上。政治建设抓好了,对党的其他建设可以起到纲举目张作用。这是党的十九大在党建方面最大的创新。
    38.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这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思想理论统一才能步调一致。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加强理论武装,最重要最根本的是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凝心聚魂。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39.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这是着眼跳出历史周期律、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经过五年来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但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党的十九大发出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动员令,强调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这彰显了我们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
    40.全面增强执政本领。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党的十九大提出,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这“八个本领”,构成了新时代党执政的能力体系,反映了在新时代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战略清醒,体现了解决“本领恐慌”的强烈忧患和高度自觉,必将推动全党执政本领来一个大的加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友情链接